歷史人物小說:《空山印情深——王維》
主辦:國史教育中心(香港)
贊助:優質教育基金計劃
優質教育基金計劃:2022/0079
計劃名稱:2023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活動:藝術與動能
故事梗概
王維從小聰明好學、文思敏捷,九歲就能作詩,琴棋書畫樣樣皆精,十五歲離開家鄉,前往長安考取功名。小小年紀的他憑藉着過人的才華打開了京城貴族的圈子。唐玄宗之弟岐王特別看重他,並把他介紹給當時得令的玉真公主。得到公主舉薦,王維果然高中狀元,並被唐玄宗冊封為太樂丞,掌管宮廷禮樂。王維衣錦還鄉,與青梅竹馬的小玉成親,但好景不常,王維因舞黃獅子一案而被貶出京城。對於剛剛狀元及第當了太樂丞八品官,正春風得意想要大展拳腳的王維來說,這無疑是迎頭一記痛擊!
好事多磨,禍不單行,小玉不幸難產,一屍兩命,王維晴天霹靂,傷痛欲絕。時隔多年,王維終於返回朝廷。然而,朝政大權落到奸相手中,王維對此十分沮喪,對仕途生活漸生厭倦,於是在郊區輞川買下別業,過起了半官半隱的生活。風雲變色,安祿山率叛軍攻陷東西兩京,玄宗帶着寵妃等倉皇逃亡。王維身陷京城,被叛軍俘虜,為了不做偽官,暗服毒藥以逃避麻煩。一年後,唐軍相繼收復長安、洛陽,王維被押到長安接受審訊,按律處斬,但因他被俘時曾作詩抒發亡國之痛,才得寬恕,免於一死。晚年的王維上書皇帝請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職,放歸田園,一心參禪念佛。王維在六十一歲時去世,留下無數被後人歌詠的詩篇。
教學/自學建議:
*請先閱讀《空山印情深——王維》小說,再完成工作紙(見書本內頁)
《空山印情深——王維》由本港著名兒童少年文學作家,同時亦是著名舞台劇編劇演然先生撰寫,以小說形式,將愛國詩人 —— 王維的一生娓娓道來。全書共分為十章,每章後附有工作紙,適合高小及初中程度學生用以鞏固所學。
前 言
有人說,王維的深情,一半藏在歸田園,一半隱在離別苦。王維是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,但除了描繪田間的自然風光,他寫得最多的詩歌題材是離別。《王維集校注》中,送別詩多達六十七首,佔全部詩歌三百七十六首的近五分之一。性情內斂的王維,不事張揚,卻用情極深。縱觀他的人生,離別是他不得不面對的宿命,也許也是他心底最大的傷痛。他幼年喪父,中年喪妻,開元二十八年(740),四十歲的王維又接二連三地失去孟浩然、張九齡等幾位好友。十年後,他敬愛的母親逝世。歷史記載,王維服喪期間,形銷骨立,幾乎沒能活下來。
王維的人生中經歷許多「愛別離苦」,加上仕途失意,安史之亂又給他帶來巨大的心靈創傷,面對世間一切無常,他如何面對?又能否一一化解?王維的種種深情,最終歸於何處?
「空山」二字,取自王維的詩篇。「空山新雨後,天氣晚來秋。明月松間照,清泉石上流。」這首《山居秋暝》描寫秋日雨後山林美景,全詩以「空」字起筆,為觸目所及的自然景致奠定基調;「照」和「流」看似打破先前的寂靜,卻襯得雨後的山林越發靈動,一種別樣的空靈意境隨之而生。王維另外一首詩《鹿柴》,也是以「空山」二字開頭:「空山不見人,但聞人語響。返景入深林,復照青苔上。」同樣落筆「空山」,首句以「空」描繪山之人跡罕至和寂靜,隨後又以「人語」打破「空」境。空谷傳音,愈見其空。隨後密林中乍現的光束,以自然莫測的變幻凸顯山中之靈動,強化了全詩營造的空靈之境。
「空」也是佛教的主要思想。佛教說「四大皆空」,地水火風四種物質皆是因緣所生,空無自性,乃至於宇宙萬事萬物,甚至於我們的色身,同樣皆是因緣和合而生。既然凡事皆空,就無需執着。真正明白了,這叫看破。晚年的王維不追逐名利,甘於平淡,安貧樂道。其山水詩中的空靈與質樸,超凡脫俗,映照出的正是他內心的閒適與超逸。
佛教也有「以心印心」一說,意指師徒印證之悟境相契,彼此心意感通。此種以心傳心,開啟了禪門傳佛心印的獨特宗風。王維素有「詩佛」之稱。安史之亂平定後,唐肅宗要將「陷賊官」分等級論罪,王維因《凝碧池》一詩躲過一劫;自此以後,他隱居深山,一心參禪念佛,以深情印於田園,印於山水,印於「空」,故有「詩佛」之稱。
一切都是因緣,感謝何漢權校長、邱國光博士、冼儉恒副校、呂志剛監製,以及《空山印深情 – 王維》的所有台前幕後工作人員;還要感謝丁新豹教授和師傅杜Sir對劇本的讚賞,以及謝向榮教授對劇本與小說進行仔細審讀,並提出不少寶貴建議,讓故事更上一層樓,也讓筆者受益良多。
演然
癸卯初秋寫於香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