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人物小說:《屈原沉江》

主辦:國史教育中心(香港)

贊助:優質教育基金計劃

優質教育基金計劃:2021/0006

計劃名稱:2022年度中國歷史人物活動三部曲

故事梗概

戰國末年天下大亂,群雄並立。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,年少多智,志向遠大,一心為國效力。長大後擔任楚懷王左徒,對外主張聯齊抗秦,對內實施改革,早期獲得懷王信任,成為楚國中流砥柱,卻惹來朝廷內守舊派利益集團嫉妒。屈原不願同流合污,屢遭排擠。懷王又受寵妃鄭袖等人唆擺,逐漸冷落屈原。與此同時,秦為破壞楚齊聯盟,派使者張儀遊説懷王,詭稱秦以商於六百里之地予楚,條件是楚齊絕交,改與秦結盟。屈原識破秦國虎狼之心,力勸楚王不要上當,卻遭懷王放逐。屈原流放期間,寫下許多充滿感時憂國的熱情與悲憤的詩篇。後來,秦王引誘懷王去秦國會盟,結果懷王一入秦境便遭囚禁,三年後鬱鬱而終,客死異鄉。秦國乘機侵略楚國,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,屈原預見故國將滅,回天無力,鬱悶難紓,遂投江以身殉國。

*《屈原沉江》小說適合作為教學/學生自學用途,歡迎教師閱讀或使用後,可點擊下列鏈接以填寫問卷,留下寶貴建議,謝謝!

教學/自學建議:

*請先閱讀《屈原沉江》小說,再完成工作紙(見書本內頁)

《屈原沉江》由本港著名兒童少年文學作家,同時亦是著名舞台劇編劇演然先生撰寫,以小說形式,將愛國詩人 —— 屈原「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」的一生娓娓道來。全書共分為十章,每章後附有工作紙,適合高小及初中程度學生用以鞏固所學。

  前  言  

借《天問•屈原》舞臺劇中郭老師對學生所說的一段話:「你們有沒有想過,為甚麼屈原會那麼出名,人人都知道他?一個兩千多年前的古人,至今我們還會紀念他,到底屈原有甚麼魅力,可以對後世產生這麼大的影響?」

這正好就是這個故事的創作因由。眾所周知,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。那麼,甚麼是愛國?屈原如何愛國?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許多人才,為何獨獨稱屈原有愛國主義精神?而這種愛國精神為何會名垂千古,被世人傳頌至今?

梁啟超說:「研究屈原,應該拿他的自殺做出發點。」如果要書寫屈原,大概也總是離不開他投江自盡這一幕。也許有很多人無法理解屈原的做法,因為在戰國時代,用人者不分國別,唯才是用;人才者也不問哪國,只尋展示自我的平臺。各諸侯國收攬人才,廣招門客,納天下英才為己用。在這種思潮下,許多著名人物都當了貳臣,例如吳起本是衛國人,卻在魯國、魏國、楚國當過官,更負責主持楚國變法;張儀是魏國人,却把自己所學全都貢獻給了秦國;蘇秦是東周人,卻得到燕國、趙國、韓國、楚國重用;商鞅是魏國人,得不到魏王重視,到了秦國卻得到重用,後來也帶領秦兵詐騙魏公子,迫使魏國割讓河西之地予秦。正所謂天下英才天下用,這些有才之士周遊列國,朝秦暮楚,事無定主,反復無常,只為尋找一處安心立命、一展才華之所;因此,像屈原這樣只忠於自己國家的人物,可算是鳳毛鱗角、寥若晨星了。

屈原只忠於楚國,由始至終毫不動搖,縱使在流放期間也沒有背棄楚國而到別國尋找機會,而是無時無刻想念故土,想念如何讓楚國強大起來,如何讓楚國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。

反過來說,如果屈原在不受懷王重用,或在受到貶謫期間離開楚國到別國發展,那麼,在中國歷史上,可能會多一個縱橫家,但一定會少一個情操高尚的愛國詩人,少一個讓千秋萬世敬仰的偉大人格座標,而我們也永遠讀不到中國詩歌史上的輝煌之作《離騷》。

這是一個關於屈原身世的歷史人物故事,內容是根據《史記》《戰國策》等史實而寫的,但要細說屈原的生平軼事,史料的記載還是不夠,所以便有了一些想像空間。楚懷王、南后、上官大夫、子蘭、張儀等固然在歷史上是真有其名,但三嬸、司馬勇等卻是虛構出來的人物。還有陳軫,他是戰國有名的縱橫家,不過沒有張儀、蘇秦的名氣大而已,他來到楚國,卻一直沒有被懷王重用,小說結尾把他設計成落難士人,化身漁父,這才有了與屈原重遇的一幕,目的是通過人物關係將故事枝節串連起來,以加強戲劇效果。

本小說得以順利誕生,有賴國史教育中心(香港)何漢權校長與邱國光博士的鼎力支持,還有趙雨樂教授對文稿進行細心審讀。筆者特別要感謝嶺南大學中文系許子濱教授的悉心指導,許教授是研究《楚辭》、《左傳》與禮學的專家,他對文稿進行了細緻的審閱,並提出了不少寶貴的建議,讓筆者受益匪淺。凡此一切皆是因緣,筆者謹向以上諸位專家、學者致以衷心謝意。

演然

癸卯暮春